量子点+大屏,TCL试图打开消费需求“蓄水池”

消费需求其实就像是一直在“蓄水”的水库,而大屏与量子点的共舞,很可能踩准了更新换代的时代步点,从而合力打开闸门。

文|李北辰

2020开年以来,疫情的突如其来,为整个消费市场蒙上阴霾。最近,随着国内家电市场一季报陆续出齐,外界也目睹了今年家电产业的颇为不易。

其中大家电领域,是受疫情影响的重灾区,普遍遭遇量价齐跌,几乎无一幸免。奥维云网数据显示,2020年Q1,国内冰箱零售量468万台,同比下降22.6%,零售额130亿元,同比下降28%;洗衣机零售量603万台,同比下滑27.4%,零售额107亿元,同比下滑34.8%;空调零售量更是同比下滑46.6%至524万台,零售额同比下滑58.1%至149亿元。

再来看电视行业,每年伴随春节而来的Q1,往往是电视传统销售旺季,但《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彩电行业发展总结》的数据显示:今年一季度中国彩电销量为996万台,同比下降20.1%,零售额238亿元,同比下降33.8%,销量规模创下自2016年以来单一季度的最低值。

低潮不止于Q1,即便是被寄予厚望的“5.1”,在整体上也未能迎来“报复型消费浪潮”,国民购买力尚未被充分释放。奥维云网全渠道推总数据显示,五一促销期中国电视市场零售量规模为158万台,同比下降8.9%;零售额规模43亿元,同比下降27.3%。

不过好在,整体暗淡中亦不乏点燃未来的微光。尽管电视市场整体遭遇疫情影响,但仍有品牌逆势增长。譬如数据显示,TCL电视在今年2-3月线上销量同比提升74.2%,第一季度TCL量子点电视机的销量同比增长217.1%,带动TCL二至三月国内市场销量同比提升9.8%。

随着疫情放缓,这种迅猛增长也延续至二季度。中怡康数据显示,五一期间TCL电视线上线下零售量分别增长2.24%和7.3%,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3.8%和19.43%,均领跑整个彩电行业。

嗯,不同于此刻窗外的炙热,全球彩电市场整体上仍在经历寒冬,但在不少人的期许中,以量子点为发力点的TCL,或将逆势而上,引领大屏风潮,在一定程度上使彩电业由冬转春。

量子点+大屏,TCL试图打开消费需求“蓄水池”

打开“蓄水池”闸门

首先无需赘言,持续进化的量子点,正在改变大屏电视的未来。一个有力佐证是,位居全球电视市场前两位的三星与TCL都在该领域持续发力。

而倘若你深谙其运作原理,就会觉得量子点是一种很迷人的技术:通过对这种纳米级半导体材料施加一定的电场或光压,它们就会发出特定频率的光,光的频率会随着半导体尺寸的变化而变化——换句话说,仅仅是由于大小不同,当光照到量子点或当量子点被电子打中时,就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,且颜色鲜艳,还原更高,功耗低且环保,使用寿命长。

当这种奇妙的材料技术,遇上日渐增大的电视屏幕,迅速结成“1+1>2”的共生关系,它们相互提升彼此的竞争力,不断释放合力,让量子点大屏成为当前颇具市场竞争力的高端电视选择。

这两种趋势叠加产生的能量,其实顺理成章。

先来看大屏,尽管Q1和5.1电视市场整体黯淡,但令人欣喜的是,大尺寸电视品类迎来爆发,平均尺寸首次在Q1突破50吋,尤其是75吋电视在五一期间增长明显,市场份额增长达2%以上,其中线下市场占比已经超5%。

事实上,我身边几乎每个用过75吋电视的朋友,都称这是一趟“回不去的旅程”,75吋大屏属于那种典型的“用了就回不去”系列。

这并不难理解,过去数年,即便是手机屏幕的尺寸都增大了一倍(直至如今极限),我想只要技术等客观条件满足,人们似乎找不到不让电视“变大”的理由。何况很多权威机构都已论证,2.5米的客厅宽度其实最为适宜75吋电视,因为图像垂直视角为20°,水平视角为36°时,人们会有更佳的视觉临场感,这种视角也不会因为频繁转动眼球而造成疲劳。

这也是为什么,TCL很早就开始布局75吋+产品,今年更是推出多款主打75吋+屏幕的新品,在很大程度上,他们正在引领大屏浪潮。

而他们能做到这一点,无疑要受益于量子点。相较于其他技术路径,量子点更高的画质和更高的性价比,都构成顺应大屏浪潮的核心驱动力。

更重要的是,TCL在以量子点推动大屏普及同时,还能以大屏“反哺”巩固量子点竞争力,开启收益递增的滚雪球效应,让量子点与大屏协同进化,不断将优势振荡放大。

而在不少业内人士眼中,量子点与大屏的相得益彰,或将扰动即将溢出的需求“蓄水池”。

量子点+大屏,TCL试图打开消费需求“蓄水池”

按照一般统计,中国居民家庭电视保有量约为5-6亿台,但超过安全使用周期的老产品比例颇高,这些以传统液晶电视为主的产品亟待被升级迭代,因此在许多人看来,在技术未有重大突破的彩电业,消费需求其实就像是一直在“蓄水”的水库,而大屏与量子点的共舞,很可能踩准了更新换代的时代步点,从而合力打开闸门。

产业链话语权

当然,打开蓄水池闸门,需要技术端的不断蓄力。

而很幸运的是,作为国内首家掌握从面板制造到智能终端制造全产业链的企业,TCL在量子点上的技术布局非常早,且具备从上游材料,中间制造,到下游电视整机生产的完备生态链。

在我看来,这意味着两件事。

第一是技术创新优势。公开资料显示,TCL早在2014年就发布了第一代量子点电视,在量子点累计5年专项投入超过1亿,参与50项以上画质标准的制定,量子点专利的申请位居全球第二……这让他们能够让量子点技术不断进化。

譬如在今年新发布的C8和C10系列电视上,就采用了最新一代的量子点Pro 2020技术。它是当前TCL量子点技术的巅峰,使用了更为优质的纳米级发光材料,BT.709标准下色域值高达157%,带来超过10亿级别的色彩显示,色纯度也提升了58.3%,且色彩寿命可达6000小时都不褪色。

可以说,这项技术将量子点色域高,色度纯,色彩久的特点发挥到极致。另外,量子点Pro还可以携手8K等技术,在大屏上自由起舞,一起将大屏价值发挥到极致。

量子点+大屏,TCL试图打开消费需求“蓄水池”

第二是产业资源优势。业内皆知,突如其来的疫情,让TCL完成了一次很有说服力的压力测试。要知道,大多数因没有自有产线而“受制于人”的电视品牌,在复工复产方面都遭遇了一定困难,从而让复苏步伐缓慢,但与之相反,TCL在2月底就举办了线上新品发布会,且迅速实现各渠道铺货。

这受益于其强大的产业链控制力。除了拥有自己的生产基地,TCL还拥有华星光电这家全球重要的屏幕面板供应商,后者产品虽也对外供应,但像量子点 Pro 2020 这种顶配技术,目前只会在TCL自家旗舰机上使用。

也就是说,不同于多数厂商在OLED产业链上的相对被动,多年沉淀而来的产业链话语权,让TCL可以在量子点领域,同时保证稳定“输出”(供货)与“亲民”(价格)。

而俯瞰整个高端大屏市场,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,为什么中怡康调研结果显示:2019年国内量子点电视销量是OLED电视的2.5倍;在75吋以上的大屏电视中,量子点电视是OLED电视的12倍。

另外,将目光放眼全球,Trend Force光电研究(Wits View)最新报告也显示:2020年全球电视出货动能受疫情影响预计将年衰退5.8%,达2亿521万台,但其中QLED电视预计出货量年成长41.8%,达827万台;今年OLED 电视出货年成长率则仅为7.8%,为337.5万台。

当然,在中国市场,今年很多量子点电视的订单,会来自“618”这场消费盛宴。

我相信人们积压已久的消费欲望,或将在“618”的大家电市场得到释放。我也相信,对于那些想要换一台电视的消费者而言,在这个“618”,“大屏+量子点”,或许当前是最理性的选择。

作者:李北辰,独立撰稿人,国内数十家媒体专栏作家,曾供职《南都周刊》《华夏时报》《财经》等媒体

特别申明:本站的主旨在于收集互联网运营相关的干货知识,给运营小伙伴提供便利。网站所收集到的公开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,并不代表本站认同其观点,也不对网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,如有侵权,请联系站长删除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lnwcn.com/44759.html。
(0)
李北辰的头像李北辰作者
上一篇 2020年6月15日 下午3:22
下一篇 2020年6月16日 下午12:02

猜你喜欢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

QQ:1124602020
微信:vl54120
备注:周一至周五全天在线,周末可能不在线,另外联系时,请告知来意。

公众号
交流群
运营学社会员,开通可享海量资源与多项权益,点击了解详情